请记住 童兆良作者:本站 来源:网络 点击:3421 发布时间:2012-06-15
----摘自“赤松子的BLOG”新浪博客
无忧子
《慈溪日报》头版,首届中国上林湖越窑青瓷文化节,倒计时,还有一天。上林湖越窑青瓷,我就独想到一个人,童兆良。
我并不关心文化节有什么新鲜内容,我独关心的是,我们该不该记住一个人,童兆良。
博物馆馆长,我的同学,我们相违已久,下午我发给他一条短信:“越窑节首先要记住童兆良。”几秒之间,他回我:“谢谢。”
他为什么要谢我?
他和他应该共事过,在文保单位。
当年,一个北大毕业生,和这位“只有初中学历,做了十八年的砖瓦窑工”自学成才卓然成家的童老师想必相处不错。
应该算是两代人。
我可以料想,这两个都是默默做事不嚣张而内里大有货的人。
我和童兆良先生素不相识。他的名字,也不过近几年才熟稔的名字。但我觉得这个人是我们慈溪当代文化的一座丰碑。
2006年9月29日,童兆良先生因病魔辞世,年仅61岁。
我认识童先生只是在他的文字里。这样的文字,是毫不矫饰的,平实却是耐读的文字。干货多,真材实料,水分较少。这样的文字乃是实地勘察,摸打滚爬,小心求证之后的文字,浇灌了他对上林湖越窑无比深沉的专一的爱的文字。
我 们需要他这种清新朴实的作风和文风。
从他的文字,以及他留下的照片,我读得出他的为人。
比如有张小照,他两脚抬着,地下就躺着一双他毫不精致的拖鞋。这就是他的家居照,他的家常,细节。我晓得生活中他是一个比较随意而随和的人。一个慈善的人。当然他又是一个拼命工作有文化使命感的人。当然他还是一个情趣丰满的人。
感动慈溪活动在慈溪已有数轮。我甚至觉得,他是一个感动当代慈溪的第一人。
我为没有结识活着的童先生而遗憾。无缘但未必无份。我有童先生留下的书。两本他写的,关于上林湖越窑青瓷的书,关乎慈溪古老文化悠久文明的大书。
因为不熟,又没有理论高度,我无法概括童兆良先生的一生。他撰有一副对联:“严谨治学悟真谛,马虎做人得玄妙”。多少也是他的自况吧。我只是默默地感性地欣赏他。
“青山作伴,青瓷作伴。”(童心语)斯人已去,请记住 童兆良,上林湖越窑青瓷文化节,为了那不能忘却的纪念。
童兆良遗文(选自《慈溪旧闻》),可上网查找此部分内容
童兆良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从老家东埠头移居浒山,再在群丰村励家弄定居。《检点上林文明》2003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,《溪上寻踪》2005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。
看到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人无论其出身是什么,并不重要的。但是一个人只要用心的去做某一件有意义的事,那么其一生是快乐的,有益的,对社会是有贡献的。
(童海根推荐稿)